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故乡元宵月正圆

    信息发布者:长竹园乡五里山村
    2023-03-22 15:35:56   原创

    【故乡元宵月正圆】
        打记事时起,在每年的中秋节那天,父亲都会说一句:八月十五是晴天,正月十五月亮圆。
         那时一直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,也不想问。对于那个常年衣不蔽体、晒得黑不溜秋、天天放学后一对白眼珠在野地撒欢的我,只盼着到正月十五又能吃顿肉,有灯笼玩、有炮仗放。

        在大别山深处的老家,正月十五是个大节日,像过年一样的隆重。
    元宵节要祭祖、送灯、上坟。

        那天母亲早早地起来,简单地弄些饭全家人一吃后,就开始准备午饭。

        父亲则在净手后,拿出一大捆黄裱纸,恭恭敬敬地坐在堂屋中央八仙桌旁的一条长凳子上,一手拿棒槌、一手拿着钱錾打纸(钱錾:一个10厘米左右长、壹圆硬币精细、一头有方孔钱模子的黑色铁圆形管子)。父亲飞快地在一摞纸上,从左到右、从上到下一个挨一个、一排排、一下一下地有节奏地打着,发出“梆-梆-挷......”的声音,声音之后,在黄裱纸上面出现一个个密密麻麻的方孔钱印。
        很多时候,我站在父亲旁边认真地看着,也总想上去试试。父亲看出我的心思,自言自语地说,要学着,不能急,一下一下地打,等你长大了也这样打。他偶尔用力轻了,钱印打的不太显,我说这个没有打上,再打一下吧。父亲说,“钱打千张纸”,只要打了,显不显都印上了,如果再打,就成了废钱。
        他每打完一摞,父亲就再分成若干小摞,每小摞按纸张的对角线一折,整齐地码在一起。待全部打完后,都放在供桌上。
        其时每到那一天上午,村子里邻居家都会不时传出“梆-梆-挷......”的声音,此起彼伏。这个声音,多年来到这个节日,总会在耳边响起。

        父亲打完纸后,上后山竹园里砍一棵大楠竹,拖回家放在院子稻床上,去掉枝丫,锯掉几个长的竹节,用来作上坟纸灯的签子。每个竹节有一尺来长,用砍柴刀从一端没有结疤的方向往下劈成约十几二十来个小块竹板,再把每小块竹板一端削尖,就成了一头粗一头尖、约筷子粗细的签子,以备上坟撑开纸灯罩之用。每盏灯需要3个签子。

        做完签子后,又拿出几张皮纸,按照要上坟祖先的数量,粘成若干个直径约15厘米、高约20厘米的圆筒,这就是灯罩。那时我们家每年要给爷爷奶奶、太爷太奶和一世祖、二世祖上坟,外加一个路灯,共需要17灯罩。

        忙完这些后,父亲又抽空把剩余的竹子劈成一米左右长的篾片,用线和彩纸扎一个灯笼,到了晚上点上蜡烛我们提着四处显摆。一般这个灯笼不过夜,总是不小心里面的蜡烛倒了,把灯笼烧了。

        转眼就快到中午了,母亲的饭已做好,喊父亲开始祭祖。父亲和母亲把做好的菜从厨房一 一拿出,整齐地摆在八仙桌上,一般10个菜。在桌子上每方摆2个碗、2双筷子、2个小酒杯后,把全家人都叫来,关上大门。父亲开始倒第一遍酒,边倒边说,“各位老祖先啊,爷奶啊,今天接你们回来过过淡薄十五,没有菜的寡酒多喝点”。然后就开始放鞭炮。
        这边母亲跪地,开始虔诚地烧上午父亲打好的纸。母亲轻声念道,“各位祖先啊,回来过十五了,给你们烧点钱哈,四两不为多三两不为少,保护我家都平平安安、人畜两旺,来年再多烧哈”;然后另划了圈,在圈内烧些纸,说是另外再给爷爷奶奶烧的。

        这边父亲让我们四兄弟都跪在母亲烧纸的下方,一 一向祖先磕头;那边父亲倒完了第二三遍酒。
        待纸烧完、纸灰慢慢熄灭变成白灰色,再打开大门,撤走饭菜,加热、加满后,重新上桌,全家开吃。

        午饭后,日已偏西。根据分工和上坟距离远近,都带好香、纸、灯罩、签子、蜡烛,出发去给先人门上坟送灯。
         暮色渐起,四周山上各色灯亮了起来,五彩斑斓,蔓延遍野。

        后来,我们兄弟接替了父亲打纸,削签子,做灯罩,祭祀祖先,上坟送灯。
        后来,我进了城,没有了打纸、削签子、做灯罩、祭祀祖先、上坟送灯。只有在心里记起过去的一幕幕。
        今天,我仿佛看见了兄弟们在老家打纸、削签子、做灯罩、祭祀祖先、上坟送灯,听见了上坟的一阵阵鞭炮声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于2023年正月十五18:00四月天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